连州阳山归路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注释

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强言:坚持说。

风物:风光景物。

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参考资料:

1、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784-785页

鉴赏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吕本中(宋代)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诗词509首 ►词句(10)条

其它诗句

赠圭公杲公四首 其三

杲固昔所熟,圭亦旧闻名。江西一聚首,遂宽南去程。

扫除文字习,追寻香火盟。期君向此道,隐若一长城。

遣怀三首 其三

异时忘言人,马鬣今宿草。生平不如意,欲伴寒木槁。

遂令藜苋肠,更尽组绣巧。三年对空案,诵子诗可饱。

从来文字工,不解颜色好。相逢期后身,再访西院老。

大雪不出寄阳翟宁陵

簿书终岁忙,风雪一日静。闭门近残火,稍觉诸事胜。

平生汗漫游,已负麋鹿性。微官不能归,但见日月竞。

老人去已远,我行复未定。训言实在耳,无因问温凊。

归心止阳翟,悲梦识新郑。大女痴无比,有语多未听。

小女索乳啼,不与穷屋称。想唤添丁来,与汝相和应。

低头坐儿曹,气血安得盛。非无车马心,未忍求捷径。

顾自阻饥寒,畴能免讥评。诸郎何时逢,相作玉树映。

文章有活法,得与前古并。默念智与成,犹能愈吾病。

赠益谦兄弟

范郎走微官,清固不绝俗。家常四壁立,腹有万卷读。

迩来所为文,深若泉万斛。纡馀风过水,宛转虫注木。

诸弟况可人,不但好眉目。丹穴固出凤,蓝田自宜玉。

行扛九鼎重,顿使一世伏。圣朝急用士,如子尚穷独。

乃知德在躬,不必富润屋。我病拙文词,笔钝如发秃。

时逢子兄弟,未语心已足。长空绝纤埃,何处著凫鹜。

朝来秋气清,伫看飞鸿鹄。

寄京师亲旧

屋头橙实如李梅,庭下葵花深覆杯。豆田失雨不称意,野菊出苗虚见猜。

故人相望一尊酒,问我此住何时回。

江山空自污敲扑,笔砚洗复生尘埃。交情自惜少同调,人事只今多好乖。

欲随明月觅公处,限以白浪摇长淮。舟楫误逢蛟鳄横,岁月苦遭霜露催。

侧身西望莫回首,堂上书生心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