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山人归嵩阳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注释

杨山人:具体事迹不详,李白亦有《送杨山人归嵩山》诗,写的应是同一人。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

动:近。

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

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参考资料:

1、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

2、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

创作背景

  从诗中“夷门二月柳条色”一句,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大梁,因为夷门是战国时代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天宝三载(744);有人认为李白与高适两首同题诗,都是天宝四载(745)五月后所作。兹从天宝四载之说,但从诗中的“二月柳条色”推断,此诗应是在该年春二月左右所写。

参考资料:

1、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

高适(唐代)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诗词54首 ►词句(31)条

其它诗句

东平留赠狄司马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赴彭州山行之作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薄暮途遥归不归。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登顿驱征骑,栖迟愧宝刀。

远行今若此,微禄果徒劳。

绝坂水连下,群峰云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