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注释
安南:唐代六都护之一,本交州都督府,属岭南道。今越南河内。
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来泛指五岭以南。该诗中指越南北部。风候:即风物气候。
催:催促。
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
正月:农历一月。
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
轻霜:薄霜。震雷:响雷,霹雳。
逾:超出;越过。
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参考资料:
1、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3
2、楚梅编著. 楚梅居笔谭 上 诗境岭南 历代岭南山水诗词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05:71页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杜审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他途经安南(今越南河内),因怀念家乡在客舍或驿站中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葛兆光著.唐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18
2、徐定祥注.杜审言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7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